在市委五屆七次全會上,市委副書記、代市長王昊就明年經濟工作重點作出七個方面部署。他表示,明年要根據中央、省決策部署和市委“六增六強”的發展要求,扎實開展“三個年”活動,大力實施“五大行動”,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。
1、聚焦有效投資進 一步夯實發展根基
目標 扎實開展“項目建設突破年”活動,千方百計擴大投資規模、優化投資結構。
舉措 狠抓招商引資促投入。確保引進億元以上符合開工條件項目230個以上,全年舉辦20場以上專題推介,新組建武漢、重慶兩個區域專業招商局,設立4個異地商會,加快制定“六度”標準,從源頭上提升項目質效。
狠抓重大產業項目促投入。圍繞推動產業創新發展、制造業集聚、服務業壯大,全力實施好三大類超200項、計劃總投資超1800億元重大產業項目建設,確保全年完成投資900億元以上。
狠抓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促投入。做到在建項目抓推進、前期項目抓開工、計劃項目抓爭取,全年完成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投資60億元。
狠抓重大城建工程項目促投入。立足快速暢達、配套完善、便捷便民、特色塑造、內涵提升,科學統籌、全力推進城建項目建設,全年完成投資130億元。
狠抓重大房地產項目促投入。堅持“房子是用來住的、不是用來炒的”,統籌編排明年開工項目、續建項目,確保新開工面積750萬平方米。推進安置房、定銷商品房及農民集中居住項目建設,全年完成投資410億元。
2、聚焦千億級產業 進一步筑牢發展支撐
目標 堅持以做大產業規模、做優產業質量、做強產業實力為目標,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加快培育千百億級產業,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。
舉措 大力發展工業制造業。以“521”工程為抓手,堅持集群發展,強化高端引領,推動綠色改造,加快構建“5+13+X”產業鏈體系,明年機電裝備、食品飲料、紡織服裝、綠色家居、新材料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00億元、660億元、630億元、370億元、310億元。
加快推進科技創新。實施創新型企業“雙百雙千”培育工程,全力推動高新技術企業、科技型中小企業、瞪羚企業發展壯大,凈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0家。
積極打造開放平臺。各開發區、園區在省內排名實現爭先進位,加快推進運河宿遷港三期、保稅物流園前期工作,實現二類水路口岸正式開放,努力推動綜保區申創工作取得突破,進出口總額力爭達36億美元。
3、聚焦繁榮城市經濟 進一步提升城市活力
目標 堅持把消費對經濟的拉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持續豐富城市業態、繁榮城市產業,不斷增強城市集聚度和影響力。
舉措 做強商圈經濟。不斷增強西湖路商業中心和宿城新區、宿豫區副中心商圈“一主兩副”商圈能級,扎實推進高鐵商務區建設,加強城市小組團規劃建設,大力發展月光經濟,重點培育文化演藝、體育健身、餐飲服務、購物展銷等夜市消費產業。
做優服務經濟。加快市場體系建設,健全完善物流體系,壯大新興服務業,發展樓宇經濟。
做特電商經濟。著眼打造中國電商名城,扎實推進筑夢小鎮建設,支持智慧物流、互聯網金融、大數據和電子商務服務業發展,力爭電商交易額突破1500億元。
做活旅游經濟。堅持以全域視角謀劃推動旅游業發展,深化洪澤湖濕地公園和三臺山國家森林公園5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,逐步完善旅游“六要素”,高質量辦好衲田花海音樂季等活動。
做大建筑經濟。力爭明年建筑業總產值突破千億,打造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領軍企業,培育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1家。
4、聚焦住房改善 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
目標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,以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為抓手,著力推動“三農”工作再上新臺階。
舉措 優化鎮村布局形態。按照“1+3+50+N”城鄉發展空間格局,推動重點鎮做大做強、特色鎮做精做優、新型農村社區做美做靚。
改善農民住房條件。堅持高水平規劃、高標準建設、高質量推進,啟動新建(改造)集中居住項目123個,實現6.6萬戶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。
提升現代農業質量效益。推動農業規;、產業融合化、產品品牌化、經營多元化,新增生態高效農業25萬畝、高標準農田44萬畝,確保新增綠色食品50個以上、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2個。
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。穩步實施宅基地“三權分置”,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,加強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標準化建設,力爭70%的行政村完成股份經濟合作制改革。
5、聚焦“三大攻堅戰” 進一步補齊小康短板
目標 牢固樹立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,全力打好“三大攻堅戰”
舉措 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。著力抓好金融風險防控,堅決防止區域性、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;持續強化政府性債務管控,實現政府性債務風險水平總體下降。
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。扎實開展“精準脫貧沖刺年”活動,堅持以產業帶動脫貧、以搬遷助推脫貧、以項目支撐脫貧、以政策保障脫貧,明年剩余的22.46萬低收入人口基本脫貧、38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基本脫貧達標。
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。大力推進“植綠擴綠”工程,深入實施洪澤湖、駱馬湖“退漁還湖”工程,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,深化城市揚塵、餐飲油煙、“散亂污”企業等整治,加快西南片區水環境和城市黑臭水體綜合整治,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。
6、聚焦營商環境 進一步構筑競爭優勢
目標 加快優化市場環境、政務環境、政策環境、法治環境,著力打造全省營商環境最優城市。
舉措 推動簡政放權。加快破除制約微觀主體活力釋放的體制機制,實現開辦企業2個工作日內辦結、不動產登記3個工作日內辦結、一般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40個工作日內完成,實現“一網通辦、就近能辦、少跑快辦”。
打造服務高地。探索建立企業網絡幫辦服務平臺,打響“宿遷幫辦”品牌,著力構建“親”“清”新型政商關系,主動對接省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指標,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。
強化政策支持。以政策減負擔、強保障,確保工商業用水、用氣價格全省最低,最大限度保證企業生產需求,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題,切實保障企業用工,努力把宿遷打造為江蘇的政策高地。
夯實法治保障。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等領域的門檻,優化市場環境,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,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安全、規范、高效的法治保障。
7、聚焦民生實事 進一步提高群眾獲得感
目標 以“三優三安四提升”十大類為民實事項目為抓手,著力推動民生改善,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。
舉措 加快富民步伐。深入實施全民創業行動計劃,新增創業帶動就業人數不低于6.3萬人,新增城鎮就業4.5萬人,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2.8萬人。
優化公共服務。持續增加教育資源供給,進一步完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,進一步提升供水水質和服務水平,更好滿足養老需求,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。
提高社會保障。實施全民參保計劃,探索建立“租購并舉”共有產權住房制度,開展食品藥品系列專項整治,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