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業強區,離不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,傳統產業企業通過不同的創新路徑選擇,煥發新的活力。
一種以新型面料“漢麻”為原料制作的服裝服飾、家紡產品,已經出現在寧波、北京等地的“雅戈爾”專賣店里,而“漢麻”正是“雅戈爾”攜手科研單位,歷時4年,投資近3億元,成功對大麻進行改良脫毒并提煉出的新型綠色纖維。
這些年,通過與國內外20多家紡織科研機構的合作,“雅戈爾”還完成了全亞麻柔軟免燙面料等附加值較高的17項國家火炬和重點新產品項目,獲得國家專利十多項,還有30余項專利處于申請階段。在“雅戈爾”身上,傳統產業被賦予了新興產業的“基因”。
從使用大豆油墨等新材料做文具到2002年建立我國第一條超細納米材料生產線,傳統文具企業“廣博”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 “跨界”。
除了像“雅戈爾”、“廣博”給企業裝上“創新的大腦”,開發新產品外,有些企業則用信息技術和先進設備,給企業插上“翅膀”,助其騰飛。
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一項浩大工程,政府也在適時“入位”,著力制定完善政策、提供公共服務和進行產業引導,提升地區的軟硬條件,改善服務水平,妥善處理好產業轉移和轉型升級的關系,為企業投資經營創造“安心、放心”的良好環境。
區政府牽頭成立的“寧波創業加速器”便是“有形之手”。通過政府財力引導介入,吸引海內外投資機構對“浙東精鑄”、“長壁流體”等傳統產業企業進行注資,有效破解了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 “錢緊”難題。
在“有形之手”和“無形之手”奏響的“發展協奏曲”中,傳統產業“老樹開新花”,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。
據2012年10月9日《鄞州日報》 |